考情服務

學好英文是「目的」還是「手段」?(下)
  • 發表時間
  • 2014-05-02
資料來源: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


讓這個世界認識你
用英文寫作、演講或是單純在網路上回覆評論,從個人背景、立場或特色表達獨到觀點,都有助於增進彼此的理解。特別是在針對特定議題上,例如:環保、核能、文創等方興未艾的領域,仍少見到台灣對國際發聲,意見也鮮少以英文陳述。對於要讓外國理解我們的看法,或是要把特定的構想或商業計畫推廣到國外,透過自身的英文能力一定比經由翻譯人員協助要更快、更精準、也更直接。
如果是希望自己的作品或構想,可以和國外洽談對象完整地呈現與溝通者,這點就是一個重要的「目的」。
 
在專業領域建立個人品牌
在職場的專業表現或個人有興趣的領域裡,若能在特定的社群中以專業的能力自成一格,同時可以透過英文在社群內建立個人的聲望,達到等同於「專家」、「達人」,或「大神」的地位,除了是個人珍貴的成就,對於英語非母語的人來說,都是激勵人心的個人成功典範。
 
雙語者注意力更集中、反應更快、更聰明
對雙語者來說,交談時得判斷要用哪一種語言來接收訊息、思考、下結論,然後回應。因此對大多數的雙語者而言,在過程中自然歷經多次語言來回切換,甚至會兩種語言都來一次,特別是下結論。
因為上述的語言使用切換是自然發生在生活中的每時每刻,因此,雙語者長時間在這樣豐富的情境解讀與語言混用的情形下,很自然地的提高注意力、加速反應時間,更可能會因為這種特殊的腦力練習,而讓自己變得更聰明。
紐約時報在2012年曾報導一篇引發熱烈討論的文章〈Why Bilinguals Are Smarter?〉(中文翻譯版:會說兩種以上語言的人比較聰明?);而華盛頓郵報同樣報導了〈Attention: Why Speaking Two Languages Is Better Than One〉(中文翻譯版:能說兩種語言的人更敏銳 更易集中注意力!)
 
回頭再看「目的」與「手段」
以目前的全球使用情況來看,要走向世界,學好英文是一條快速連接全世界的溝通捷徑,它是最快速、最容易,也最廣泛的,但卻不是唯一。在以學習英文(手段)來擴張自己的生活領域(目的)之際,別忘了,各種語言有其發展歷史中的特殊意涵與歷史地位,彼此間具有獨立性,不可也無須相互抵消或取代。重點還是在學好英文之後的那句:「然後咧?」


更多請看: //www.thenewslens.com/post/16613/
Top
FB
LINE線上諮詢
免費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