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情服務

學好英文是「目的」還是「手段」?(上)
  • 發表時間
  • 2014-05-02
資料來源: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

 
「目的」或「手段」?
目的與手段的思考,簡單地以企業的運作來舉例,就是在考慮要不要投入或加碼一個事業計畫時,是否清楚「目的」是什麼?為什麼要達成這個「目的」,其戰略地位、戰略價值是什麼?一般企業經營中常見到的計畫或提案,其中的「目的」成份,嚴格講起來,都是被美化後輕易帶過的。因為,目的說得好,可能傷了其他人;說得不好,當然就直接傷了自己 。
相對地,專注在其中的「手段」層面就顯得容易且安全的多,因為做一件事本來就方法更異,更何況條條大路通羅馬,對錯難分之際,很自然地討論的空間就大了,從這樣的場景和發展看來,一般人在現實環境中重視「手段」多於「目的」的巔倒人生戲碼,就不足為奇了。
這種在職場中的「手段」思維,也連帶地影響了學英文這件事上。不論是英文老師,或是英文學習者,在心態上普遍忽略了「設立目的」這件事的重要性。這點,要靠英文老師恐怕是比較困難,我在這裡試著舉些例子分享,幫助大家找出自己學好英文的「目的」。
 
 更深入認識這個世界
英文是國際間主要通用語文,各式各樣的政治商業資訊與即時的意見,大多都是以英文發佈。學好英文可以在第一時間判讀原始訊息的完整內容,與語意上所傳達的立場態度;後者,往往在翻譯時被有意無意地改動了。
更不用說,這樣接觸國際訊息久了,看事情的寬度與角度也會漸漸打開,談話中所引用的事件和資訊也會慢慢帶入國際新聞,可以經由較寬廣層面與理解,建立自己的國際觀察,打開第一步。阿里巴巴的創辦人馬雲把學英文當成是一種對「其他文化」的學習,更開啟了他的眼界和格局,讓他在創業的路上能大膽開創新局。
 
認識各領域的人
單就認識一些各領域很特別的人這件事,其實就相當有趣。特別是來自西方的名人,已經是普遍地擁有自己的Blog、Twitter、Facebook、LinkedIn等社群平台帳號,而且大多是開放追縱,可以用RSS訂閱Blog、追蹤Twitter或Facebook的發文。
其中LinkedIn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職場交流平台,有志往國際舞台發展的人有個完整又精準的LinkedIn檔案 (LinkedIn Profile) 絕對是必要的。在LinkedIn上選定了想要聯繫的人,如果無法加入其LinkedIn的聯繫人 (Connections) 之中,光是看看這些人的個人檔案來瞭解其過去的職涯發展歷程,尤其是他怎麼描述這些經歷的寫作方法,對於有志於在未來的職涯往國際戰場進擊的人來說,就絕對值得把英文學好了。試著找30個感興趣的人來訂閱或追縱個2個月,這裡所說的效益就會感受到。
 

更多請看: //www.thenewslens.com/post/16613/
 
Top
FB
LINE線上諮詢
免費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