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情服務

比序…什麼都比 比掉了階級流動
  • 發表時間
  • 2013-11-01
【聯合報╱本報記者孫蓉華、徐如宜、翁禎霞、張錦弘】

 

     十二年國教取消了基測,卻多了會考,再加上被譏為「什麼都能比,什麼都能補」的「超額比序」項目。太多人想擠進去的明星高中,考生就得來超級比一比。

搶擠名校 弱勢怎和人比

    但攤開全台十五個就學區的超額比序項目,各式「競賽成績」、「技職證照、資格檢定」、「社團」、「幹部」、「適性輔導建議」,各式名詞複雜,弱勢家長難以理解之外,學者更擔心這些項目將不利偏鄉弱勢孩子,教育中最可貴的「階級流動」可能性,將因此被剝奪、摧毀。實踐大學應外系講座教授陳超明指出,比序項目不少對菁英家庭有利,原本應該是好意,卻變成「經濟能力決定你的成就」。

12年國教關鍵詞超額比序
「這些競賽、檢定,都是父母可以花錢、花時間『買』來的,要教社會底層的孩子比序怎麼比?」國教行動聯盟召集人、台大應力所教授王立昇說。

    有台大教授當機器人比賽的評審,看孩子設計的機器人哪個走得遠、爬得高、動作精緻。但不少孩子旁邊站著緊盯比賽的父母,父母旁還站著「教練」;機器人一出狀況,父母就轉頭質問「教練」:「咦,怎麼會這樣?」、「有些機器人可能不是孩子做的,是父母請了高手代做、或是花錢集訓出來的。」

不對稱資訊戰 各地開打

    陳超明指出,結果可能是:比序比的不只是學生實力,還包括家長財力及時間。「經過十二年國教,貧窮將變成DNA,階級流動更成為神話」,王立昇指出,不對稱的資訊戰已在各地開打。

    本報民調指出,擔任教職家長最清楚十二年國教實施期程(九成八),其次是擔任經理主管的家長(八成九),比從事勞動工作的家長多了至少十八個百分點。該採納那些指標做為免試入學「超額比序」項目,家長也有很多「異見」。

    調查發現,爭議度最小的是會考成績,有八成家長贊成列為比序項目;其次依序是就近入學(七成二)、志願順序(七成);爭議度最高則是列入志工服務學習,僅四成六贊成。

清大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多次指出,比序項目既多又複雜,對弱勢家長與孩子是有困難的。李家同說,他曾問過很多家長:「比序裡的『適性輔導』是什麼意思?」沒有家長答得出來。

    原來,適性輔導是老師要為每位國中生設計一套生涯規畫,未來適合念高中或高職,念技術或體育;家長和孩子也各有一套規畫,最後親師生三方的規畫拿來比一比,如果三方一致就是滿分,如果不一致就要扣分。合理嗎?都說要孩子獨立思考,但如果孩子想法和親師不一樣,就要扣分,「這個問題的荒謬性,打賭百分之九十的家長不知道。」李家同說。

 

教育正義 為偏鄉找出路

     再就當志工來說,媒體已披露比序要比當志工的荒謬性。不少家長上班時也要分心神打電話:「請問,我的小孩可以到貴單位當志工嗎?」台灣一年有廿七萬名國中畢業生,但全台真的有這麼多的志工機會嗎?為防止「志工」浮濫,於是教育部要求「服務學習」項目要有校內外認證。但是,不論政府如何訂辦法,「有辦法的家長就是有辦法。」陳超明說,民國五十七年實施的九年國教讓弱勢學生只要努力讀書,就可通過聯考進好學校;期待十二年國教制度設計,能為沒錢、偏鄉的小孩創造成為菁英環境,這才是教育正義。


Top
FB
LINE線上諮詢
免費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