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情服務

工程師變導演 靠好英文汲取國外電影新知
  • 發表時間
  • 2015-12-30
資料來源:多益情報誌
 
 
望著公務員父親的背影,蘇敬仁對那份日以繼夜、朝九晚五的工作,沒有半點輕視,反而認為:「能維持routine(例行公事)也是一種成就。」只不過,已維持9年多的工程師生活,那份「可預測的直線未來」已不再能滿足他的自我期盼。
 
「工程師像無名小卒,設計好的產品不會有自己的記錄,但『作品』卻可以超越時空。」導演蘇敬仁說:「如果100年後,有人因為看了我的作品,哭了,或笑了,那這一生也許就值得了!」
 
別上社會氛圍的勳章 卻不忘文學原典
 
台大資工碩畢,直接進入廣達電腦任工程師,蘇敬仁說,職涯的前半場,很像是因社會氛圍使然,自然而然地別上一塊「勳章」,儘管文科向來比理科強的他心中深知,文學與電影是自己心中永遠卸不下的一塊印記,剛畢業的蘇敬仁,還是選擇了心目中的B選項,只為了方便父母驕傲地告訴別人:「我兒子讀台大資工的!」
 
蘇敬仁笑著說:「聽到男孩子念電機或資工,肯定是比『念中文』響亮得多吧!」但既能讓家人感到光榮,應該也不是太差的決定。在當時自認胸無大志的他,從沒想過將來該做什麼工作,更沒想過「導演」會是職涯選項之一。僅利用課餘時間大量閱讀、深耕文字,並長期投稿不少小說作品,屢得文學獎項。
 
為了更接近文學原典,高中時期的蘇敬仁經常看英文小說,像是第一本最愛讀的英文書《看不見的城市》(Invisible Cities),正是純粹為了掌握故事原貌,因好奇而讀。他分享:「讀翻譯書,若讀不到作者原意,加上翻譯不良,原作等同受到雙重剝削。」
 
首部創作即入圍 劇本初稿用英文寫?!
 
不過,畢竟英文不是自己的語言,於是他勤讀原文作品,順便學英文。偶爾也會看看《六人行》等美劇作為消遣。「我的第一部劇本,其實是先用英文寫的。」憶起那份初試啼聲便入圍行政院新聞局優良電影的劇本作品《愛吃鬼》,蘇敬仁忍不住笑了一下,繼續說:「因為當時還是工程師,用英文寫,比較像在coding(寫程式)。」
 
細究之下才得知,工作效率極高的蘇敬仁,在工作2、3年後,常因手邊業務早已完成,時而自學日文,時而隨興寫劇本。「反正之前都寫小說,也許寫劇本也不難。」經過半年構思,蘇敬仁便以英文草撰故事概念與框架,再自譯成中文版本,僅花2周,便完成了首部電影劇本創作。
 
雖未獲獎,卻也因入圍的鼓勵,令他信心大增。蘇敬仁逐步關切起電影產業的各方資訊,悉心從網路自修或參與電影製片專業課程。然而,在不熟悉專業領域的前提下,他還是步步為營,仔細省視自身的能力條件,評估自己是否可勝任電影相關工作。
 
 
當自己的老闆 導演是迷人的未知工作
 
蘇敬仁分享,自己曾為轉職而考取英、日文語言證照,憑著多益925分的好成績,不僅順利錄取第二份自由度相對更高的工程師工作,也經常代表公司外派至上海、德國、英國等地出差,「大概是不喜歡約束,我的工作性質總會傾向工時彈性高的那種。」他認為,只要工作完成,剩餘的時間,就能自由運用!
 
在轉職待業期間,蘇敬仁曾偶然參加myfone行動創作微電影競賽,沒想到自編自導作品意外獲得第二名的獎項,且得到約20 萬的獎金。那一刻的肯定,助他以「導演」的身份證明實力,也確立了他對自己未來志業的期許──要向電影導演之路邁進。他笑言:「原以為會繼續當工程師的,但現在看來,是回不去了!」在蘇敬仁眼中,導演工作的魅力,除了當自己的老闆之外,正是未來永不可預期。
 
不過他也坦言,導演的工作壓力可不比工程師來得輕。從科技文青跨轉素人導演的蘇敬仁,平時要作的導演功課五花八門,例如:閱讀設計雜誌、聽各類型音樂、涉獵攝影與燈光專業技術,甚至到國外網站搜覽最先進的電影知識。他分享:「導演的責任重大,任何決定都影響作品的成敗;又如和配樂師或攝影師溝通,若不懂得相關專業,就難以令人信服。」
 
說好故事 拍出劇本的原貌
 
蘇敬仁認為,成為一個成功導演的要素,靠得不僅是人脈,還得具備跨專業力、溝通力、語言力、文化彈性與即時適應力。而良好的溝通及妥協,也可能為作品帶來「意外的驚喜」。一如他公益微電影作品《拜耶穌的阿嬤》中,讓耶穌穿戴阿嬤絲巾的橋段,幽默得刻骨銘心。
 
「拍出自己劇本的原貌」,是蘇敬仁走向導演之路的初衷,回頭再看那個「自認只會寫劇本、不可能當導演的自己」,他已領悟,「原來當導演真的不難」,只要先說好故事就可以了!     
 
 
更多請看:
//udn.com/news/story/6874/1393851
 
超激!英語應考戰鬥5力!多益/雅思/全民英檢課程180天只要6000元!
//www.studybank.com.tw/events/2014/12/toeic
Top
FB
LINE線上諮詢
免費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