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情服務

用語言管理發展A型人才(下)
  • 發表時間
  • 2014-12-25
資料來源:多益情報誌
 
 
臉書創辦人在北京清大演講的啟示
無獨有偶,專欄作家范疇認為,台灣的語言國力目前還沒跟上世界,「是國家安全級別的問題!」他舉了兩個近期的例子說明,一個是臉書創辦人Mark Zuckerberg到北京清華大學演講,全程以中文進行,面對學生和媒體提問,也以中文應答,大大提高臉書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,這就是美國企業家的語言國力展現。
 
另一個案例,就發生在台灣的食用油風波上。「台灣的翻譯人員把南僑從澳洲進口的牛油相關文件上的『Industry Use(產業用)』誤譯為『工業用(Industrial Use)』,致使澳洲在台辦事處在官網上公告聲明兩者差異。」一字之差即可能影響食品產業的的營業與商譽至少百億台幣以上。
 
他也曾在周刊專欄〈台灣語言國力退化中〉一文中提到,台灣人現狀是「中外文的雙重低落」,在討論台灣面臨的其他威脅前,台灣人自我語言能力的不足「對台灣威脅更大」。
 
他引述陳超明新書的要點如下:
1. 外語能力對個人而言是一種實力,但對機構(企業、政府)而言是一種資產
2. 就像任何寶貴的資產,外語能力是可以被管理的,而且可以通過管理而增值;
3. 台灣必須把外語能力的管理,作為一個國家綜合競爭力項目來對待,而不僅僅當作一個教育項目;
4. 既然是重要資產的管理,那麼其目標及策略制定,必須提升到最高決策者的層次,甚至應該予以法制化;
5. 最重要的外語語種?英語,應該由國家定為第二官方語。
 
HBR 9 月號主題文章:企業必備語言策略
隨著科技發展腳步,全球職場聯繫也愈加頻繁,而國際職場溝通的語言主要是英語,除了個人應將語言視為個人資產外,2014年《哈佛商業評論》(Harvard Business Review, HBR )9 月號也刊載了哈佛商學院管理學者Tsedal Neeley 及哈佛商學院資深副院長Robert Steven Kaplan 的文章〈企業必備語言策略〉,是該期主題〈跨國界管理〉的文章之一。
文章中指出:「語言滲透組織生活的每一個層面。但全球組織領導人在培育管理人才時,經常不太注意這點。用心管理語言,公司就能培養最優秀的員工、改善全球團隊的協同合作。」
 
未來工作 首重A型人才
陳超明表示,因應未來工作類型、工作方式的改變趨勢,以往尋找人才強調T型人才,現在則應該想辦法把自己變成A型人才,「什麼是A型人才呢?就是除了專業力和語言文化理解力外,更要有知識匯流的整合力。」他也強調,未來工作定義已更加靈活,現代人更不應只追求一個穩定的職位(job),而是想辦法靠自己的專業能力打造自我品牌,多方接受工作來賺取收入。
 
跨國團隊協作不能沒有英語
面對產業變化,政府也曾喊出三業四化的口號,以製造業服務化、服務業科技化及全球化、傳統產業特色化等方向呼籲企業轉型。對於這樣的轉型方向,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常務顧問王冠軍深表認同,但他也期待政府除了訂出方向外,也能進一步有具體的行動計畫,否則台灣目前的整體實力實在沒辦法在國際和人競爭。
 
王冠軍表示,台灣企業嚴重缺乏能夠在全球舞台上管理商務的國際事務人才,這些都是亟待改變的。「以研發工程師而言,光是要求他們寫一份英文版的使用手冊就是一大考驗了。」
 
王冠軍也以他自己在台積電和廣達電腦服務過的經驗指出,這兩家企業合作的對象遍及全球,所以在執行任何專案時,任何文書往來和會議討論都是以英語文進行,使得訊息的傳遞與溝通相當快速,這正是公司虛擬團隊的特色之一,相當值得其他企業參考。而要能勝任這樣的全球化工作型態,他則認為應該具備流利英語以及全球化思維,更要保持對世界變化的好奇心,隨時準備探索並因應世界的新變化。
 
「輪子不好的車,不能開上高速公路。」王冠軍如此比喻。他認為,當企業經營規模涉足國際化領域,若缺乏一套有效的語言管理系統,無論是對內溝通或是對外聯繫,都有可能因為溝通不良而造成執行上的偏差,輕則影響效率,重則引發法律糾紛。「管理需要溝通,而語言正是溝通不可或缺的載具。」
 
他表示,大家都認同,全球化是台灣企業必走的方向,卻鮮少聽過企業建立語言管理辦法,他建議企業將語言管理列入全球化策略地圖,明確揭示公司的語言政策,在人事制度中建立語言職能的管理辦法,才能真正落實發展全球化人才隊伍及拓展全球業務。
 
 
更多請看:
//udn.com/news/story/6874/585882
 
Top
FB
LINE線上諮詢
免費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