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情服務

民意論壇/外語人才 全球化有新風貌
  • 發表時間
  • 2014-10-08
資料來源:聯合新聞網
 
 
台灣某教育推廣學會最近的調查顯示,高達一二六所的大專院校設有英語和外文相關系所。因為有國小英語教學的基礎紮根、校外語文課程的加強和外文能力檢定下,各外語學系、所的在學總人數目前已超過五萬人。不過,在這看似光鮮的派頭之外,此次的問卷也顯示,有近三成的外文系所正面臨招生不足的現象。
 
晚近,資訊科技的快速進展替換掉部分的外語人才需求;兼且在經濟景氣不佳下,而使得外語學生的出路愈變愈窄,也愈變愈難。最近幾年間,陸續傳出部分的國內院校選擇廢系、改變系所定位,甚或是停招;而老字號的外文系所也被迫調整課程重點,來因應學生的就業需要。系方甚至忍痛降低畢業條件,好縮短就讀時間和降低學生負擔。
 
與台灣外語教育困境極為有趣的對比,則是發生在英國的現象。英國衛報報導,過去十五年間提供語文學位的英國大學,減少了百分之四十;英國教育部的調查也發現,未來十年內還有廿家大學計畫停辦語文科系的招生。部分原因是語文師資的不足,但更主要是學生在就業考量下,不再想學第二外國語。
 
這個大轉變引來英國商會的關切;畢竟,做為日不落帝國精神文明的支撐,大學裡的外文系所更是探索異文化的主要機關。這個趨勢將會限制外語人才的供應,因而傷害英國在海外的貿易進行。
 
其實,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,歐美名校大學的校務基金投資連連失利,再加上各國地方政府面臨財政短缺壓力,教育經費嚴重不足,知名大學陸續選擇另闢蹊徑,像是接受中國大陸的資助成立孔子學院。
 
受到學習大趨勢的影響,英國外交部決定每年提撥一百萬英鎊,來改善外語學習環境;而一些大學參與孔子學院,目的就是爭取免費的中文師資,以及讓學生孰悉主要貿易對手國的社會文化。
 
台灣獨特的國際處境,再加上兩岸語文相通,在台灣能採取的因應作為自然很不同。有部分外文系所鼓勵學生做跨領域的學習,像是雙修管理學和法律等專業;甚至有畢業學生成功轉型,以外語能力從事異文化的深度探索,來做文創導覽、高級餐飲以及精緻烘焙等的多元發展。
 
這些發生在全球角落的悄悄變化,都是為了要使學生能具備國際觀與就業競爭力。當科技發展與全球化不斷改變地形、地貌與生活型態時,人才培育與語文系所的定位,都需要更加細膩到位且深入人心。 
 
 
更多請看:
//mag.udn.com/mag/edu/storypage.jsp?f_MAIN_ID=13&f_SUB_ID=6131&f_ART_ID=539467
Top
FB
LINE線上諮詢
免費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