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情服務

民意論壇/教改核心 不在招生在教學
  • 發表時間
  • 2014-08-26
資料來源:聯合新聞網
 
 
十二年國教一開跑,各種利益考量紛紛表態,各持己見,步伐顯得七零八落,新教育部長難以接招,只以尊重回應。我認為第一步招生方式好不好,並非推動教改的核心,不必太在意那些紛紜雜沓的聲音。
 
但若是老師的教學端和學校的教育觀不能調整,仍然跟以前一模一樣,那就失去教改的初衷,又何必大費周章去開腸剖肚呢?
 
到底下一步怎麼走,還是很躊躇的問題,若從課綱的修訂來看,六、七十年代以前十分緩慢,這時期主要在教學生知識,但學海無窮,哪個孩子記得牢、吸收得多,自然成就比人高,握有資源條件也豐,當然是社會的贏家。考試領導教學,是必然之惡。
 
自從電腦問世後,發現人腦再厲害都比不上電腦的快速、精準,當然教育不再是只教知識,更是教批判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,才能掌握趨勢,成就未來。
 
因此八十年代以後,課程編制發生極大變革,教科書以設計問題為導向,採取引導學生自行建構知識的手段,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習慣,這樣研發創意的點子才能湧現,而非等著老師來餵食。
 
基於上述觀點,教育改革就應該朝向開發學生潛能為依歸(潛能不同於會讀書),這一點教育部的方向,絕對是正確的,而急著打破菁英關在一起餵食的行為,讓每一所學校都有獨特的培才計畫,達到「校校成功」、「行行有狀元」的教育榮景。
 
然而政府的美意為何受挫、窒礙難行?這中間有一個重要環節沒打通,那就是老師的教學端,仍停留在六、七十年前教知識的方式,一張嘴巴像留聲機一樣,整天不厭其煩的灌輸課本中關於考試的知識,如此無法激發學生追求新知的慾望,學生在課堂上仍然被動地等著老師來餵食。家長當然也是幫凶的一份子,課後還花錢請補習班餵食,唯成績是問的心態,牢不可破,拒絕加入任何教育新元素。
 
漢代蕭何病重時,推薦曹參給惠帝接續其位,這人卻成天喝酒,惠帝不悅,前往提醒,他以前人立下良好的典章制度為由,不宜隨便更動;同理,教改若無法從核心問題去扳正,那又何必改來改去呢?
 
 
更多請看:
//mag.udn.com/mag/edu/storypage.jsp?f_MAIN_ID=484&f_SUB_ID=5681&f_ART_ID=531337
Top
FB
LINE線上諮詢
免費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