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情服務

方惠生/填志願前 與孩子談談「他的未來」
  • 發表時間
  • 2014-06-06
資料來源: 聯合新聞網
 
 
【文/方惠生(彰化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主任)】
 
當很多人引領企盼「會考」的結果時,焦慮的家長總是會問:「怎麼填志願對我的孩子最有利?」我總是鼓勵他,能夠找個時間多跟孩子聊一聊,瞭解孩子的「想做什麼?」「願意做什麼?」「能做什麼?」,也就是與他們談談自己的興趣、性向與能力。因為家長往往是孩子參酌意見的重要影響者。
 
「怎麼與孩子談?」卻經常是很多家長遇到的困擾。首先,家長需先摒除預設目標或任何假設,先傾聽孩子談談「他的未來」長什麼樣子,你可以幫忙檢視是否符合學業表現與專長(能力)、個人特質、興趣、價值觀、身心狀況等,開始討論這樣的工作需有哪些準備與未來發展。
 
每個孩子都有一本「生涯輔導記錄手冊」,紀錄著這三年來學習與成長的重要資訊。我們可以參考相關的內容,幫忙孩子區別「學術傾向」與「職業傾向」(參考表格)。目前,國內職校的專業群科設立是各行業的基礎,大學則考量就業市場而彈性設系,我們可以從大學的系(組)設置,更加了解各職校專業群科的未來。無論選擇高中或高職,未來仍可以繼續升學,差別只是孩子們在生涯抉擇的過程中,是否提前決定方向。
 
如果孩子在各類科職群裡,選擇如地球與環境學群、建築與設計學群、藝術學群、社會與心理學群、大眾傳播學群、外語學群(商用外語除外)、文史哲學群、教育學群、法政學群等較多普通大學獨有的類別,且配合他各方面學習與能力表現較偏學術傾向,可鼓勵他往高中去填。如果對於特定職業類群有充分瞭解且趨於定向,則鼓勵他填高職。
 
比較令人擔心的是,有些孩子是生涯未定向或經常回答「不知道」,我們則需要提供更多相關資訊的探討。例如孩子說:他喜歡打電腦,希望每天都有電腦可以玩,帶著他看「資訊科」與「資料處理科」的異同,可能讓他天馬行空的興趣有點方向感。如果,孩子在選填志願前,對很多科系還只是個「名詞」,就是少了充分的理解,只能像瞎子摸象,一切靠想像,我們應該帶著孩子去看看這些科系學些什麼?未來會往哪裡去(升學)?適合從事哪些工作(就業)?這樣才可以幫助他們在選擇「適合」的志願時,有更多的可能性。
 
 
更多請看: //mag.udn.com/mag/edu/storypage.jsp?f_ART_ID=517707

 
Top
FB
LINE線上諮詢
免費體驗